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
Northern Folk Museum of Heilongjiang

瞧!县委书记带头做博物馆志愿者!

4月23日下午,巴彦县委书记何宪光来到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以一名普通志愿者身份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宣讲巴彦历史和民俗文化。何宪光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和乡村公共文化事业,多次来到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参观指导。下午他来到博物馆后,先佩戴上“志愿者”标识和工作证,认真填写志愿者登记表,随后带领游客走进博物馆,先后在露天展区和室内展厅为大家讲解民俗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图1.jpg


来到民俗文化展厅,何宪光讲解了靰鞡鞋、黄泥火盆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他说要想真正了解民俗老物件需要把它还原到当时的历史场景中,这里每一件小小的文物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作为博物馆志愿者,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份历史文化传承和延续下去。在红色文化展厅,何宪光带领大家一起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他说巴彦是一座历史文明悠久和文化积淀厚重的古城,这里是抗日英雄张甲洲的故乡,这片沃土孕育了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日救国得以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复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要推动传统文化和革命文物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利用民俗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讲好巴彦历史、红色革命和民俗文化。

图2.jpg

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是巴彦县原永发中学老校长黄信章生前举全家之力在村里建成的一座非国有博物馆。黄老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家乡情怀用了52年时间将散落在民间的老物件收集到博物馆,为弘扬民俗文化和传承历史文明贡献了自己的一生。近年来,巴彦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已成为巴彦县对外宣传展示形象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2018年晋升为国家三级博物馆,成为我省首个非国有的国家三级博物馆,是巴彦中小学研学之旅的首选之地,是全国非国有博物馆管理运行示范馆,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哈尔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巴彦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等。县委县政府考虑到博物馆今后的长远发展,于2018年将闲置的永发中学作为博物馆东区免费使用,让校舍以馆舍身份继续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把民俗文化村打造成巴彦文化先进县新阵地,为巴彦地方文化事业和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一所博物馆就是一个大学校”,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这所“大学校”的志愿者来自社会各界,有在职公务员、退役军官、残障人士、学龄儿童、民营企业家、村会计、退休教师……他们积极传播民俗文化、讲述巴彦故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用知识和爱心热情服务,在服务他人和奉献社会中收获成长和进步。作为乡村文化宣传平台,北方民俗博物馆守护文化根脉,实现文化振兴。

何宪光说“国家要实现中国梦,作为巴彦,也要实现我们的巴彦梦。巴彦有着厚重的历史底蕴和历史资源,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里面收藏的这些历史文物就是我们熔铸打造巴彦梦不可或缺的珍稀元素。”通过参加乡村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志愿服务社会和提升自我价值的需求,有助于提升乡村形象、提高民众素质、落实社会责任、延伸社会服务,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活动,应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进来。

图3 - 副本.jpg

巴彦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占龙,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文联、巴彦镇党政相关负责人和游客40余人共同参加了本次志愿服务活动。


【揭晓·志愿服务小细节】

图4.jpg


图5.jpg

签到处+志愿者登记表

图6.jpg

佩戴博物馆志愿者工作证

图7.jpg

左胸前哈尔滨志愿者标志


We want you,need you

Come on !

to be a museum volunteer


伙伴们,来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

成为一名光荣的文化志愿者吧~

博物馆等你来喲~


摄影/ 徐景波 公雪

文字/ 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