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
Northern Folk Museum of Heilongjiang

首届国家级评选!黑龙江这三个案例缘何入选?

文章附图



近日,国家文物局、中央文明办联合组织开展了首届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征集推介活动,公布了80项典型案例。黑龙江省文物局推荐的黑龙江省博物馆“流动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军工纪念馆“流动中的纪念馆”志愿服务活动项目、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弘扬民俗文化,宣讲文物故事”志愿服务项目入选。

此次评选活动共有139个案例参评,我省这三个案例如何从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的呢?请跟随记者了解这份荣誉背后的故事。


黑龙江省博物馆:让博物馆“流动”起来,让文物“活”起来

“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志愿服务让我感受到服务他人的快乐,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更有意义……”省博物馆志愿者蒋贝贝说。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成立于2010年的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省文博志愿者基地”,至今已走过十余个春秋,赢得了越来越多志愿者的青睐。他们充满热情地投入其中,在奉献中乐享着服务他人的幸福。

黑龙江省博物馆是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何让丰富的馆藏资源走出博物馆?省博物馆创新开展了“流动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项目,即打造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流动课堂,让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参观展览,学到知识。

截至目前,黑龙江省博物馆为“流动博物馆”精心策划的三个专题展览,《远离毒品远离邪教远离赌博倡导绿色上网》《可以闻的展览——黑龙江省中药材特展》《昆虫世界中的铠甲勇士——锹甲》,走进了许多学校的课堂,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和喜爱。


省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流动博物馆”《昆虫世界中的铠甲勇士——锹甲》走进群力兆麟小学

省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流动博物馆”《可以闻的展览——黑龙江省中药材特展》走进哈尔滨花园小学

2022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又创新推出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喜迎二十大 强国复兴有我——青少年中华文物我来讲”。青少年志愿者们在深情讲解中,感悟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

据介绍,该项目荣获优秀博物馆志愿服务推介项目,并受到中宣部重点扶持。黑龙江省博物馆通过媒体及馆内官网、官微平台陆续宣传、展示志愿服务成果;并充分利用假期、周末等时间,带领学生志愿者进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推动青少年在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


哈军工纪念馆:让10万+人次体验哈工程的“红”与“蓝”

哈军工纪念馆,是一座有着自己特色的纪念馆,它集中展示的是哈军工为国家培养杰出人才、打造国之重器的贡献与成果。

以此为荣,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和弘扬哈军工精神,2013年9月建成并免费开放的哈军工纪念馆,于2014年开展了“流动中的纪念馆”志愿服务项目。

由大学生志愿讲解团为骨干宣讲力量,以“自我实践,自我提升,自我教育”为活动宗旨,以“开门办馆、流动办展”为主要载体,以“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为主要方式,以弘扬哈军工精神为主要内容,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军营及中小学110余次,让10万+人次体验了学校红色哈军工文化、蓝色海洋文化。


哈军工纪念馆外景(图片由省文旅厅提供

据了解,志愿服务开展以来,“科普宣传送上门”“大学生海洋航行器大赛”“一课一赛一馆一体验”等主题活动已形成品牌;他们策划的“跃马太行山——陈赓在抗日战争中”“听海逐梦图片展”“从哈军工走出的科学家精神展”“船海知识科普展”等专题展览,吸引了大批中小学生及社会观众,弘扬了科学家精神,普及了海洋科普知识。


哈军工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到中小学开展小课堂活动

哈军工大学生志愿服务者到中小学开展小课堂活动

2022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大学生志愿讲解团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同年,“红蓝教育大课堂”项目入选中国科协“翱翔之翼”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项目。


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清华学子志愿服务 让博物馆插上数字翅膀

“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志愿服务,能够助力传承北方民俗文化,让更多的人关注它,了解它,并为它更好地发展尽我们所能”,清华大学志愿服务队队长舒亚玲说。

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的志愿服务者目前已达1200多人,主要由资深专家顾问、中小学师生、高校师生等社会各界人士组成。

其中,2021年清华大学志愿服务团队的加入,为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的发展插上了数字的翅膀。‍‍‍‍‍‍‍‍‍‍‍


清华大学志愿服务团队走进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图片由省文旅厅提供

两年来,学生们利用寒暑假,线上或线下为博物馆提供志愿服务。他们以独特的视角、专业的优势对博物馆的展览方式、运行模式、数字博物馆建设及未来发展等进行了深度探究和思考,为博物馆设计了标志性馆标识和部分文创产品清样,向清华大学和博物馆媒体平台推介撰文稿件14篇,制作短视频12个,线上线下访谈近200人次,举办了3场座谈会,提出8个规划建议方案。

清华大学志愿服务团队为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设计的标志性馆标识和部分文创产品


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清华大学信息平台,清华大学志愿服务团队对黑龙江北方民俗博物馆进行了推介,点击阅览量达1亿多人次。

  • 记者:董云平;摄影:董云平;编辑:王佳琦;审核:孙溶;统筹:王巍

文章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